因造假丑聞纏身的達芬奇又出新事端。日前,島城一家居企業(yè)指責其侵權,不僅讓飽受質疑的進口家具行業(yè)可信度進一步下滑,更讓其暴露出的行業(yè)幾乎“無人監(jiān)管”的窘境引人深思。
家居企業(yè)指責“達芬奇”侵權
12月11日,青島梅蒂奇家居有限公司(簡稱“梅蒂奇”)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指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和上海米氏建筑裝飾有限公司對其構成侵權。
山東國人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律師函稱,達芬奇家居和上海米氏建筑侵犯了梅蒂奇產品代理經銷權,涉嫌不正當競爭。將保留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法院投訴、立案以及向新聞媒體澄清、公布的權利。
事情起因于國內幾大家居網站上轉載的一篇名為《米氏建設奢侈品家居的點睛之筆》的宣傳文章,文章稱卡帕奈利、奧萊維、博萊思等意大利家具品牌“將參加達芬奇奢侈品家具展”。
而梅蒂奇公關部經理張廣忍表示,上述意大利家具品牌為梅蒂奇所代理,未曾與其他公司有過合作,而這些品牌也并沒有來華參加家具展的計劃。
“達芬奇的行為,存在冒名展出、銷售、推廣的行為,足以導致消費者誤以為達芬奇具備銷售這些品牌產品的資質。對梅蒂奇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造成誤解,對梅蒂奇和其代理的品牌造成不良影響。”張廣忍表示。
在新聞發(fā)布會中,梅蒂奇提供了事后與“博萊思”、“卡帕奈利”廠商溝通的郵件,兩家廠商均表示,“達芬奇從來不是,未來也堅決不會是其合作者。
梅蒂奇公司法律顧問孫濤表示,梅蒂奇已經將律師函發(fā)給達芬奇家居和上海米氏建筑裝飾公司,希望他們對此事及時糾正和處理,停止侵權,并公開道歉。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回應。
進口家具行業(yè)良莠不齊
張廣忍承認,近幾年,消費者對于進口家具品牌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表示,作為品牌經營者,梅蒂奇承諾所有產品原裝進口,每個品牌產品都有據可查。為了維護品牌形象,今年公司曾聯(lián)手意大利10多家總裁現場簽售,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消除消費者對于品牌原裝進口真實性和品質的懷疑。
但這樣的努力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對洋家具市場良莠不齊的顧慮。在家具行業(yè)一直流行這樣的說法:買國產家具是個“體力活兒”,那么,買進口家具則是“體力+腦力活兒”。
“價格有點亂,讓人摸不著規(guī)律。”有過多次進口家具采買經驗的孫小姐告訴記者,對于如何買到高性價比洋家具仍舊信心不足,動輒幾十萬元的價格著實讓人咋舌。
面對進口家具“暴利”的說法,在島城代理某歐洲家具品牌多年的程先生表示,價格水分偏高的進口家具并非沒有。但從出廠到進入中國銷售,進口家具至少要過稅務、運輸、租金、人工四大成本關,這也是令進口產品不得不“被標高價”的主因。
“以一套售價100萬元的家具舉例,去掉15%左右的拿貨成本,上稅、運輸、租金和人工成本幾乎占到60%左右。而原本應該成為利潤的25%,也將在 “等待銷售”的過程中一點點消耗掉。如果這件家具半年才售出,幾乎掙不到什么錢。”程先生坦言,現在做進口家具附加成本非常高,代理商不得不一并納入最終售價,讓消費者買單。
缺乏必要監(jiān)管
事實上,“達芬奇造假事件”后,進口家具行業(yè)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被質疑”與“被審查”。但市場上冒充純進口品牌,產品以次充好,價格虛高,以及售前承諾與售后服務不統(tǒng)一的現象,仍舊屢見不鮮。“審查后,國家或行業(yè)相關部門卻并未針對進口家具制定任何準入門檻,也未提出相應的,具有強制性和持續(xù)性的 ‘審核規(guī)范’。”一位業(yè)內人士指出,進口家具行業(yè)之所以亂象頻出,就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監(jiān)管。
對于如今進口家具行業(yè)幾乎“無人監(jiān)管”態(tài)勢,許多國際品牌家具代理商也表示無奈。“由于國外工廠或品牌的實際情況、管理能力與發(fā)展方向不同,進口家具到了國內市場后的買賣狀況也大相徑庭,而且國內具有專業(yè)家具經驗的代理商并不多。”島城某家居賣場負責人透露,由于代理商搞不清楚“好不好賣、該賣給誰”,于是持“哪個好賣賣哪個”這種短視想法的大有人在。如此一來,進口家具自然難以最恰當的方式和價格來到消費者家中。
據介紹,經驗豐富有責任心的全國代理商或某城市獨家代理商,通常不急著見銷量,而是希望讓自己手中的洋品牌深入人心;而部分渾水摸魚的小經銷商,指望在一買一賣中盡快獲取利潤,銷售手法自然有欠規(guī)范。由此可見,目前良莠不齊的進口家具行業(yè),亟待被監(jiān)管。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經過“達芬奇事件”之后,進口家具在中國的神秘感早已消失,如何通過監(jiān)管,更好地規(guī)范地生存,并且得到更多消費群體的認同,是“洋家具”未來的出路。